上一期咱们聊到了算命,特别是江湖里的算命先生,没想到大家对这个话题竟然这么感兴趣,后台被刷爆了,网友们纷纷请求我深入讲讲江湖上的那些事儿。所以今天我们就趁热打铁,来聊聊“盗墓”这一话题,毕竟很多朋友对盗墓是非常好奇的。
从“鬼吹灯”到“盗墓笔记”,盗墓小说成了很多人热衷的话题,尤其是在我的后台,私信不断,大家都希望能深入了解这个江湖中的“黑暗面”。今天呢,我就先来给大家简单讲讲盗墓的那些事儿,别看今天这一集看似短,实际上如果要把盗墓文化讲透了,三天三夜都讲不完。上一期咱们讲了内八行和外八行,这期我们就来细说一下外八行中的“盗门”,这一门学问其实最为复杂,也最受关注。
说到外八行,咱们之前提过内八行是正经职业,比如工、农、商、学、兵等,大家可以理解为正规的职业,而外八行则是那些江湖中的偏门邪道,这些领域没有正规教育,通常是祖传的技艺。比如,你家祖上就是做这一行的,你作为后代自然要继承。再有就是一些生活困顿、身无分文的人,走投无路时只能依赖这种行业谋生。而有些人天生对这些事情有一种特殊的天赋,师傅一眼看出来,你是干这一行的料,于是就把你引入这一门。这就是江湖上的外八行,它的流派与传统,都与外八行密切相关。
首先,我们来看看外八行到底包括哪些门类。外八行中最具代表性、影响力最深的就是盗门。盗门在江湖上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,曾经是最为盛行的行当,门下弟子众多。接下来就是“盅门”,这个门类比较特殊,现在已经难得一见,主要是用盅术来迷惑人的一种邪术。再然后是机关门,专门研究奇门遁甲,虽然如今很多都是骗子,但这一技术一度风靡。第四是千门,也就是赌博出千的行当,他们能够在任何形式的赌局中出千,包括麻将、扑克、斗鸡等等,无一不精通。第五是兰花门,门下多为青楼女子,这一门的细节不多说了,大家自己琢磨。第六门是神调门,专门有一批人操控神灵,进行一些神秘活动。第七门是红手绢,他们专门搞变戏法、魔术等,但很多时候也混迹其中以行骗为生。第八门是索命门,这一门里的人专门做杀手,拿钱替人杀人。总的来说,这八门之中,盗门当之无愧为最牛的一个。
展开剩余67%关于盗墓,我们上期聊过,但其实漏了一门——叫做“贼偷”。说到这里,贼和偷其实有很大的区别。偷是指从你身上偷取财物,比如钱包、手机,而贼则是指入室盗窃,比如偷家里的电视机、冰箱等贵重物品。两者技术含量不一样,偷更讲究技巧。而盗墓这一行,实际上有着极其复杂的分派。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“倒斗”,也就是偷坟掘墓。
很多人说,盗墓的祖师爷是曹操,这个说法我并不完全认同。因为在曹操之前,就有人做这种事儿,只不过曹操时,政府公开支持了这一行,设立了专门的机构——“摸金校尉”。这时候的摸金校尉不仅仅是盗墓的帮凶,甚至是有官方背景的“职业”。到了民国时期,盗墓这一行虽时有反复,但基本上都成了非法的勾当,直到今天,倒斗的门派也几乎绝迹。
最早的倒斗行当分为四大门派:发丘、摸金、搬山和卸岭。虽说名字不同,但技术都差不多,套路也类似。实际上,从汉朝开始,倒斗者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经典著作,比如《寻龙诀》与《分金定穴》,这些书可以算是盗墓技术的指南,许多版本从唐朝开始就流传下来。我自己家里也有几本,内容主要是讲地理、点穴、山形走势等。而真正精通这门技术的人,基本是可以一眼看出墓地在哪,墓道口如何辨识,并不需要洛阳铲这种工具。
至于摸金符,它的存在在历史上是有据可查的。摸金符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其实并不复杂,首先是穿山甲的指甲,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,最终包上银,刻上“摸金”两个字,再加上一些神兽的图案。这些符文作为摸金校尉的象征,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,甚至能够通过指甲的长短判断“摸金校尉”的级别。虽然现在这种符已经很少见了,但当年做这门手艺的,可不是普通人。
此外,摸金校尉、发丘中郎将这些倒斗行当都有严格的规矩。他们的目标主要是贵族、帝王或有权势的人家,普通百姓的墓是不碰的。倒斗和考古有本质的区别,考古是白天光明正大的行为,而倒斗则必须是夜里进行。而且倒斗有个特定的规矩,那就是“鸡鸣不摸金”,意思是说,若鸡鸣一声,所有的盗墓行为必须停止,必须赶紧离开。还有,进入墓室之前,盗墓者会带上鸡鸭等家禽,以此来辨别墓道中是否有毒气,确保自身安全。
说到盗墓,还必须提到一些行内的“工具”。比如罗盘、黑驴蹄子、糯米等都是盗墓者必备的“工具”。罗盘是定位的神器,必须会看懂罗盘,否则就只能算是个二流子。黑驴蹄子则是驱邪物,能够让盗墓者在阴气重的环境下感到安心。至于糯米,它的作用则是去除尸气、辟邪,这些物品组成了盗墓四件套。
在清朝末年,有一位盗墓高手——张三链子,他把一生的盗墓经验写成了“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”。这本书涵盖了大量的盗墓技巧,被誉为盗墓界的圣经,真正了解并精通这本书的人,几乎没有多少。清朝和民国时期,盗墓行当达到了巅峰,甚至有人不惜用盗墓所得的钱去赌,赌输了就继续盗墓。最后,这些盗墓者往往会把珍贵的文物倒卖到国外,甚至有人声称想去盗秦始皇的墓,这种荒唐的事儿在当时并不罕见。
那么,今天的盗墓行当是否仍然存在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比如2015年,公安机关破获了一宗盗墓案件,嫌疑人姚玉忠正是摸金校尉的后代,他继承了祖传的偷墓技术,在30年里非法获取了超过5亿的文物,并将这些文物卖到国外,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这种盗墓行为虽然被查处,但也足以证明,盗墓这一行并没有完全消失。
如今,虽然这类行当已经被打压得很厉害,但依旧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倒卖文物。而考古学家的身份要求严苛,品行端正才是最基本的标准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